主頁預告片演職員介紹幕後故事入圍台北電影節


2010/09/01

[影評] 父後七日:道地的人情與事

如果你是個易感的人,最後一段在班機上小梅沒有意識的以為爸爸還在一剎那念頭的情節,和散文一樣後座力是打檔機車,極猛,想到就哭個沒完。但電影終究不是好哭為目的,以詼諧的手法帶給親驗過喪事的觀眾同理,並帶給沒有經歷過喪禮繁文縟節的觀眾不馬虎的認識。

演員多是劇場出身,底子頗硬,一舉一動都透露出人物情感的細節與變化。你以為家人的情感多的只是一點憨厚,沒想到憨厚裡有扎實的溫情底蘊,像是兄妹同睡草蓆,在草蓆上因為體會「哭爸」真正的涵義而笑倒;像是兄妹與表弟三人在棺材邊敷臉閒扯淡,想到爸爸,小梅就漱漱的哭了一些;像是在夜市裡以小梅為軸心在爸爸與哥哥之間來回去留,家人之間的互動簡單卻溫馨。

喪禮這件事情一不小心就會碰觸痛的傷情,此片不是要很好哭,要很好笑,導演情節的穿插與排序讓情感收放的極好,不會滿到濫情,也確實是比較好笑,比較沒有那麼好哭。情感情緒點到為止,但鏡頭帶過之處,人物對話的內容都都處處有情。比較沒有情的部分(此指感情但有人情)像是婦女閒談,公祭時民意代表還要推擠一下別人站好位置,以及阿公阿嬤叔叔阿姨用話語抵著你要你做這個做那個,等等等等諸如此類,這不就是台灣人嗎?那麼愛管閒事愛面子又愛好正義。電影不只呈現了台灣的習俗,還有一群道道地地的台灣人,真是一部新奇特殊的台灣正港電影。我差點以為家裡樓下的阿姨從電影裡面走出來了。

八十多歲的外婆看完後說:「好看好看。」外婆說神鬼認證都看無,這個看了真歡喜。外婆歡喜,我也歡喜,也為電影歡喜。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次。第一次看特映是在全國巡迴文藝營,在巨大搖晃皺摺的布幕投影,沒有冷氣的大禮堂,熱,加上反光和數百顆人頭,不是太入戲,但淚水時不時會卡在眼眶。因為散文大好,看完後竟有些小小失望,覺得一些情節情感沒有拿捏好適切的長度,看來我比較愛哭,沒有那麼愛笑。幾個輔導員悠悠的走在要去開會的路上,共有的結論是,因為實在是太太太太期待,才會有一點點失望,但它確實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啊。

我決定看第二次。

家族六人開了一台車不算太浩蕩的坐進電影院中間一整排只有我們,和媽媽很擔心票房一直希望人潮快點把廳院坐滿,可惜失望,十排坐不滿四排,前五排均無人。

應該是銀幕沒有皺摺沒有反光大小比較適中,很多細節盡收眼底,好幾幕頭皮發麻很感動。

禮節多麼嚴苛的把人的情感革除,留下過分對於事物清醒的腦袋,細膩的情感被暫時埋進了禮儀中,最後一段敘述,在飛機場上想到要幫爸爸買菸,她忘了爸爸已走了。

忙碌的在喪事裡,死去的親人在你的身邊,就在你身邊,你不斷被告知,你親人去世了,但他就離你這麼近,伸手可觸碰,好像他沒有離開,你還感覺的到他,無論形式如何。直到繁縟喪事過後,當情感不再被懸空與包裝,感情竟然全部湧出來,那泉湧的能量真是可怖,讓你絲毫忘不了親人已經不在了,不斷被淚水推著要去接受。

結尾收到極好,尤其父女同坐吸菸區,阿梅的那一笑,父親走了,也哭完了,把情緒收好把爸爸留著在心裡,然後啟程。那個笑是她知道爸爸在,一直都在。

進戲院看戲吧,很推薦。

原文出自:身體的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