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今夏電影捎來涼風
* 2010-07-22
* 中國時報
* 【晏山農】
酷暑烈日,亟需驚雷驟雨來清涼一夏,人間雜遝路,當然也需正數來振人心,這正數也者,想談的是幾部電影。
日昨,羅馬第八屆「亞洲電影展」公佈得獎名單,台灣電影《眼淚》男主角蔡振南獲選為本屆影展的最佳男主角,消息傳來,除了南哥本人備感欣慰外,《眼淚》這部稍嫌沉重的電影若能藉由出口轉進口,讓社會大眾注視該片所欲傳達的轉型正義意涵,那就不枉該片導演鄭文堂由日常生活取材的深刻用心。而台灣今年參展的電影,還有《一頁台北》、《艋舺》、《臉》、《爸,你好嗎?》、《第三十六個故事》、《有一天》、《父後七日》,共計八部不同類型的電影。
《艋舺》年初上演時掀起一陣風,招來或褒或貶的評語自是難免,此處就略過不表。《一頁台北》以誠品為場景,捧紅了清新可人的郭采潔。《第三十六個故事》和《有一天》,桂綸鎂、謝欣穎具是氣質美女,而《爸,你好嗎?》傳達了張作驥對父親角色的溫馨視角,至於《臉》則是蔡明亮與羅浮宮的互利合作成品。真正讓眾人引頸企望的則為王育麟、劉梓潔掛雙導的《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係改編自劉梓潔二○○六年榮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而來,曾為媒體記者的劉梓潔文字流暢,而她傳達的鄉土感應力,喜中帶悲、悲中含力,頗似已故作家袁哲生。如今文字化為影像,在香港電影節立下口碑,並在台北電影節囊獲「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目前加入映演的廿九家戲院遍佈全台,且陸續增加中,不少人預期該片可繼《海角七號》再創台灣電影新風潮。
由於片子尚未上映,所以不擬就劇情作討論。回顧前年《海角七號》是如何創造奇蹟,或可提供《父後七日》作為參考前驅。《海角七號》是在經濟風暴初襲時刻登台,它的溫馨鄉土、歷史觸角點醒了大眾茫然的心緒,於是透過耳語和網路傳播,竟造就出國片有史以來最可觀的票房。而今,同類型的《父後七日》,傳遞的亦是笑鬧中有深厚的鄉土寄寓,深信它可為今夏捎來沁涼南風。
或許台灣人歷史擔子過於艱鉅,所以稍沉帶澀的電影會令人怯步,於是數十年來,像《稻草人》、《熱帶魚》、《海角七號》這種以小人物為主角,笑淚中飽含土地情懷的電影,較讓人容易承受,這也是預估《父後七日》票房樂觀的要因;但我相信,這些電影是要打開歷史缺口,一旦量大質精、人心獲得沉澱後,那麼像《賽德克巴萊》之類的沉重電影,獲取好票房應是可期的。
本文出處:我見我思-今夏電影捎來涼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