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預告片演職員介紹幕後故事入圍台北電影節


2010/10/22

10/22 父後七日上映第57天

大家期待已久的【父後七日】原聲帶終於就要推出了~~~
王育麟導演 / 發行感言: 「電影第一階段拍完後,有個製作人跟我說你準備在音樂上面花的錢遠遠超過這部電影應該有的比例。聲音後製階段,也有人跟我說你大概瘋了,你知道用這一首要花上多少錢嗎?電影上映了,不管是香港、台灣、韓國或日本,都有人追著問說音樂好特別喔!會不會出原聲帶呢?其中最特別的說法是台灣臉書網友楊加負說的:『父後七日配樂超好聽的~彷彿在夜市吃法國料理一樣..."』,說真的,有這句話就夠了,謝謝大家!」
購買《父後七日原聲帶》:博客來音樂館

Read More...

父後七日的台灣生死(黃鵬仁)

父後七日是個很奇特的總合體,看起來很自然,但也很不單線。

關於敘事,導演是不肯安分地只講一個單線故事的。想說得很多,長久的積累(或者說製作班子的氣味相投),展現出來的況味其實很一致,某種戲仿(parody)和解構,用的不少,有的由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在對白裡顯現出自覺,比如主述者那位奔喪回家的女兒,講述阿姑和道士青春戀曲的時候,所用解構手法。讓我想起韓國片<總統理髮師>裡頭,因為拉肚子被扣成匪諜的理髮師小孩,居然面對特務的通電用刑,居然出人意表地展現快樂和五彩繽紛的聖誕燈泡。這一對比,當知在這段落的形式對上內涵的思考上,總統理髮師是略勝一籌的(所謂略勝一籌,毋寧是假設---敘事線的不輕易驚擾者較為上乘)。

原著(http://usenleo.pixnet.net/blog/post/7364052) 裡頭本來就藏著些梗,一些有戲劇張力的梗,也因為小說作者也進到電影製作裡,所以大致保留了原來就想傳達的穿透俚俗傳遞真摯的意圖。所以那就是改編後的問題了,也就是說形式和內容的辯證和有機共存很難。要渾然天成的話,得要你真的在生命中有真實的經驗,有細節的鋪陳,否則要是我,我也會選擇育麟那種另外拉出一段,電視節奏或廣告節奏的處理方式。

所以難免在主述者之外,要以道士的腳色和戲路豐潤內容,基本上還是一幅散文電影,而非小說電影。然我還是可以說,如此經營出這樣的結果,有長久累積,也有幸運(比如找對了演員,一切看起來那麼毫無破綻)。於是電影看來就這著合理了;您不覺得一開頭的音樂用以色列建國歌曲變成土公仔科儀的配樂,所展現的布列希特疏離劇場的況味這麼笑這麼哭這麼荒謬得渾然天成,這不就是一種人生的隱喻---在符節若合的巧合中,我們面對生命難題的自我異化和離題,不只是一種子握保護,還是有助於繼續向前的嗎!?



從屈原到阿盛到父後七日

我最尊敬的作家之一阿盛說得好:<土地跟人性這是強調我蠻強調的,我想斯土斯民嘛。我不認為土地狹小就表示人性狹隘,我也不認為土地廣大人性就廣闊,我不認為台灣小就認為這裡只是一個島民格局。>

如果父後七日說到底有什麼姿態,那也許就是這種氣質,一種顧盼自若的氣質。你不必要知道,台語和戰國時期中原古語的關係,你不必要知道楚國語言和楚湘雲夢給了居原什麼樣的文化給養,你也不一定要看過既俚俗又高雅的阿盛小說或散文。你一樣可以在父後七日裡,像失散多年的兒子找到了爸爸,像一年回一次鄉下的遊子,找回了失落的真情意。

但我還是不免要說一下,當然啦,如果可以有點像阿盛作家對語言的fu,那些對古語今人口的著墨(朋奉的貫口之好是另一回事),如果可以有點道士自寫的新詩和對舊體口文的細節描述,會不會更繞梁三日?

但這樣又要回頭把分叉的故事線收攏,會不會又要陷入治絲益棼的困境呢,免不了導演和編劇又要打上一架,所以我的結論就是,王導我的朋友,本人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所以這樣的電影AT HIS MOST FOR NOW,一點強求不得。

原文出處:pengjen的網誌

Read More...

2010/10/21

父後七日香港首映 備受關注

榮獲金馬獎七項提名的國片、父後七日,昨天在香港舉行首映典禮,這部被喻為台灣版送行者的國片,在喪葬民俗的另類題材背後,帶有濃濃的人情味,也在香港獲得不小的關注。
香港出生的演員太保,台灣新生代演員張詩盈,還有資深導演王育麟,19號一起出席國片父後七日的香港首映典禮,引來不少媒體關注。
以台灣傳統喪葬習俗為背景,使用略帶誇張的戲劇化手法,來探討喪父之痛,禁忌話題的背後隱藏了濃濃的父女親情,也讓父後七日從台灣賣到香港,在戲中一下子當孝女白琴、一下子耍儀隊指揮刀、一下子還要下海跳鋼管舞的張詩盈,榮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和女配角雙料提名,也成為現場焦點。
父後七日在台灣寫下超過台幣3千萬的亮眼票房,超乎所有劇組人員的想像,如今海外播放、電視和DVD版權,也賣了800多萬,成績有目共睹,也成為今年最耀眼的國片代表作。(民視新聞李漢威綜合報導)
原文出處:民視新聞

Read More...

2010/10/20

10/20 父後七日上映第55天

馬不停蹄, 王導, 劉導及詩盈(阿琴)即將啟程赴美參加舊金山影展, 除參加影展期間兩場放映之外, 也將接受當地媒體訪問, 請灣區及北美的朋友們大力支持喔!!

Read More...

2010/10/05

『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等與嘉大學生座談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01004 17:59:19) 榮獲今年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槳,以及第47屆金馬獎七項入圍,改編自「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首獎作品的電影『父後七日』,以正港「台」味獲得觀眾熱烈口碑,成為繼『海角7號』後的熱門國片,深具台灣本土人文特質及民情俚俗也引起廣大的迴響。


國立嘉義大學通識中心4日下午在該校蘭潭校區及民雄校區舉行兩場的「通識直達列車—父後七日影片欣賞座談會」,特別邀請『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製片詹婷怡及金鐘影帝吳朋奉等人與學生互動座談,引導學生探索影片的創作動機及拍片手法、雙導演合作模式對於創意發展的影響、創作團隊成員的情經驗投射與合作歷程,以及觀眾對影片的經驗回饋和想法行為,嘉大李明仁校長也全程參與蘭潭校區這場座談會。

導演王育麟開始就說到『父後七日』放映以來,讓他最高興的就是暑假期間票房贏過『唐山大地震』,他意外也很高興認識同為台大森林系畢業的嘉大李明仁校長和通識教育中心王鴻濬主任。座談會中,嘉大學生問到喪事是一件很莊嚴隆重的事,但在片頭中採用以色列婚禮民謠,似乎不搭嘎,他提到死亡不是結束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跳脫傳統的思維及拍攝手法來看死亡,讓片子的後作力及反思更大。

剛入圍47屆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項,飾演道士的吳朋奉表示『父後七日』的劇情是你我的共同記憶,有著台灣囝仔氣味能引起共鳴的電影;詹婷怡製片也分享4千字的散文如何成功轉換成這部電影;與學生互動非常熱絡。

王育麟導演是台大森林系畢業、吳朋奉讀的是電子、製片詹婷怡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律師,3位皆非電影本科系出身,但在電影領域中互相迸出火花,有著想要為國片再創春天的理想,也在今天的座談會中鼓舞嘉大的學生們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紮根基礎學科跨領域學習。王育麟並與在場的學生分享成功的四個條件就是:願景、熱情、紀律、良知。

活動主辦人通識教育中心王鴻濬主任與特殊教育學系陳香君教授表示,從影片中對喪葬儀式的幽默寫實描繪,提引觀者產生對許多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對人事的共鳴,正可藉以培養大學生對在地民俗文化敏覺思考及關懷實務的熱情,並從觀片研討過程中獲得激發與成長。

該校通識教育「通識直達列車—從影片『父後七日』談創作的情感出口與觀眾的經驗擁抱」課程在座談會結束後,將有「創作迴響、經驗擁抱」分享園地的設置,邀請同學們繼續在BBS、Facebook或其他網站平台以不同的參與型式留下對影片創作的迴響及創作,以及校內創作展演,提供各類型創意個人團隊集聚一堂,進行創意分享激盪,與創作評選。

圖說:李明仁校長(右)致贈感謝狀予吳朋奉(左)
原文出處:中央社

Read More...

2010/10/03

《父後七日》王育麟導演入圍金馬獎感言

Read More...

2010/10/01

【父後七日】榮獲第47屆金馬獎七項入圍

謝謝各位粉絲及觀眾的支持與鼓勵, 由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父後七日】, 榮獲第47屆金馬獎七項入圍:
最佳劇情片Best Feature Film,
年度台灣傑齣電影The Outstanding Taiwanese Film of the Year,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吳朋奉),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張詩盈),
⋯⋯最佳新演員Best New Performer(張詩盈),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劉梓潔),
年度台灣傑齣電影工作者 The Outstanding Taiwanese Filmmaker of the Year(劉梓潔)
【父後七日】目前全台仍持續熱映中, 敬請大家幫忙推薦並邀請更多好朋友進電影院觀賞!!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入圍名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