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預告片演職員介紹幕後故事入圍台北電影節


2010/11/23

電影【父後七日】周邊紀念品組

為提供廣大熱情的影迷們作為紀念收藏,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父後
七日】製作公司)特別推出電影【父後七日】周邊紀念品組,內容包括【父後
七日】之:


* 潮T- 乙件(M或L)
* 棉布提袋- 乙件
* 隨身筆記本- 紅及黃各乙件
* MEMO 紙- 紅及黃各乙件
* 馬口鐵盒- 乙件(內含六個杯墊)
* 漫畫明信片- 紅及黃各乙件
* 銅錢御守- 紅及黃各乙件
* 夾腳拖- 乙件(女用紅色或男用黑色,含紀念電影拍板乙件)
* 劇照明信片- 乙件(一組11張)
以上共計十三件,定價1599元整。
欲購買者,請於訂購備註欄寫明所欲購買之潮T尺寸(M或L),以及拖鞋顏色
(女用紅色或男用黑色)。
購買紀念組者,如欲加購拖鞋乙件,則整組定價1899元整。

備註:
1.所有紀念品,都將透過中華郵政以包裹方式寄出,並開立本公司發票乙張。郵資的部份70元,由本公司負擔。
2.當您匯款後,請填寫本文末的訂購單。訂購成功後,本公司將會於收到款項後五天內將貨品寄送給您。
3.匯款帳號:
中華郵政(700)匯款帳號:
戶名:王育麟 帳號:台北杭南郵局84支 000-184-705-20690

填寫訂購單

2010/11/22

恭賀劉梓潔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恭賀詩人道士吳朋奉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2010/11/21

11/20 父後七日@金馬

2010/11/20

11/20 父後七日榮獲金馬肯定

【父後七日】獲得第四十七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吳朋奉)及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劉梓潔), 感謝所有好朋友們一直以來對這部電影的愛護與支持, 與我們一起分享心情故事, 一起找到溫暖的力量, 【父後七日】是一部無比真誠的電影, 我們也以絕對真誠的心, 衷心感謝大家!!

2010/11/16

父後七日導演:電影開拍就等於是上了賭桌

距離金馬獎頒獎典禮即將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入圍者們都是戰戰兢兢期待賽果,在入圍的芸芸名單中,有一部國片特別風光,不但入圍本屆七項大獎,台灣累積票房也衝破三千萬,「父後七日」可以說是本年度叫好又叫座的一部作品。
而「父後七日」能有如此好成績,對導演來說其實是一個令人驚喜的結果,在接受東森新聞「台灣啟示錄」專訪時,導演坦承當初因為經費問題,並沒有打算讓這部電影登上大螢幕,只是單純的想拍一部片子給父親看。
只是沒想到片子越拍越花錢,拍到最後不僅預算花光了,又碰巧遇到金融海嘯,想借錢也沒地方借,最後只好把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但其實這是拍電影的傻子都做過的傻事,很多導演都有賭徒性格,電影一但開拍就等於是上了賭桌,就算拿了一手爛牌也要跟到底,非得看到對方底牌不可,所以如果票房很爛那就願賭服輸吧!,
於是「父後七日」就在這種且戰且走的情況下殺青了,卻沒有幾家戲院願意上映。畢竟在台灣社會,看到又是披麻戴孝又是棺材怕觸霉頭,所以很多戲院老闆紛紛婉拒了,只有中南部幾家戲院肯給機會。
沒想到電影一上檔,在電影拍攝地的彰化鄉親捧場之下,口碑一傳十、十傳百,「父後七日」繼年初的「艋舺」之後,成為又一部票房突破千萬的國片,連記者在採訪導演時,導演們都還是覺得驚喜。
「父後七日」透過黑色幽默的敘事手法,帶著觀眾看到在台灣喪葬文化中,看似繁文縟節背後,卻又充滿人性感動的那一面。這部台味十足的療傷電影,讓人看完以後又哭又笑,勾起人們內心那段深埋且不敢碰觸的記憶,也都得到某種程度的心靈慰藉。
原文出處:Yam新聞

2010/11/13

11/13 父後七日上映第79天

東森新聞『台灣啟示錄』本週六晚上八點播出【父後七日】專題(加長版)。年代新聞『藍海年代』本週六晚上十點談【父後七日】。歡迎大家準時收看!!

2010/11/07

11/07 父後七日上映第73天

【父後七日】以原音在北京放映兩場, 現場觀眾的迴響, 證明了真情與真誠是感動人心真正的力量!!

2010/11/04

11/04 父後七日上映第70天

金馬影展開幕, 【父後七日】第一組步上紅毯!!

2010/11/01

2010/10/22

10/22 父後七日上映第57天

大家期待已久的【父後七日】原聲帶終於就要推出了~~~
王育麟導演 / 發行感言: 「電影第一階段拍完後,有個製作人跟我說你準備在音樂上面花的錢遠遠超過這部電影應該有的比例。聲音後製階段,也有人跟我說你大概瘋了,你知道用這一首要花上多少錢嗎?電影上映了,不管是香港、台灣、韓國或日本,都有人追著問說音樂好特別喔!會不會出原聲帶呢?其中最特別的說法是台灣臉書網友楊加負說的:『父後七日配樂超好聽的~彷彿在夜市吃法國料理一樣..."』,說真的,有這句話就夠了,謝謝大家!」
購買《父後七日原聲帶》:博客來音樂館

父後七日的台灣生死(黃鵬仁)

父後七日是個很奇特的總合體,看起來很自然,但也很不單線。

關於敘事,導演是不肯安分地只講一個單線故事的。想說得很多,長久的積累(或者說製作班子的氣味相投),展現出來的況味其實很一致,某種戲仿(parody)和解構,用的不少,有的由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在對白裡顯現出自覺,比如主述者那位奔喪回家的女兒,講述阿姑和道士青春戀曲的時候,所用解構手法。讓我想起韓國片<總統理髮師>裡頭,因為拉肚子被扣成匪諜的理髮師小孩,居然面對特務的通電用刑,居然出人意表地展現快樂和五彩繽紛的聖誕燈泡。這一對比,當知在這段落的形式對上內涵的思考上,總統理髮師是略勝一籌的(所謂略勝一籌,毋寧是假設---敘事線的不輕易驚擾者較為上乘)。

原著(http://usenleo.pixnet.net/blog/post/7364052) 裡頭本來就藏著些梗,一些有戲劇張力的梗,也因為小說作者也進到電影製作裡,所以大致保留了原來就想傳達的穿透俚俗傳遞真摯的意圖。所以那就是改編後的問題了,也就是說形式和內容的辯證和有機共存很難。要渾然天成的話,得要你真的在生命中有真實的經驗,有細節的鋪陳,否則要是我,我也會選擇育麟那種另外拉出一段,電視節奏或廣告節奏的處理方式。

所以難免在主述者之外,要以道士的腳色和戲路豐潤內容,基本上還是一幅散文電影,而非小說電影。然我還是可以說,如此經營出這樣的結果,有長久累積,也有幸運(比如找對了演員,一切看起來那麼毫無破綻)。於是電影看來就這著合理了;您不覺得一開頭的音樂用以色列建國歌曲變成土公仔科儀的配樂,所展現的布列希特疏離劇場的況味這麼笑這麼哭這麼荒謬得渾然天成,這不就是一種人生的隱喻---在符節若合的巧合中,我們面對生命難題的自我異化和離題,不只是一種子握保護,還是有助於繼續向前的嗎!?

原文出處:pengjen的網誌

Read More...

2010/10/21

父後七日香港首映 備受關注

榮獲金馬獎七項提名的國片、父後七日,昨天在香港舉行首映典禮,這部被喻為台灣版送行者的國片,在喪葬民俗的另類題材背後,帶有濃濃的人情味,也在香港獲得不小的關注。
香港出生的演員太保,台灣新生代演員張詩盈,還有資深導演王育麟,19號一起出席國片父後七日的香港首映典禮,引來不少媒體關注。
以台灣傳統喪葬習俗為背景,使用略帶誇張的戲劇化手法,來探討喪父之痛,禁忌話題的背後隱藏了濃濃的父女親情,也讓父後七日從台灣賣到香港,在戲中一下子當孝女白琴、一下子耍儀隊指揮刀、一下子還要下海跳鋼管舞的張詩盈,榮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和女配角雙料提名,也成為現場焦點。
父後七日在台灣寫下超過台幣3千萬的亮眼票房,超乎所有劇組人員的想像,如今海外播放、電視和DVD版權,也賣了800多萬,成績有目共睹,也成為今年最耀眼的國片代表作。(民視新聞李漢威綜合報導)
原文出處:民視新聞

2010/10/20

10/20 父後七日上映第55天

馬不停蹄, 王導, 劉導及詩盈(阿琴)即將啟程赴美參加舊金山影展, 除參加影展期間兩場放映之外, 也將接受當地媒體訪問, 請灣區及北美的朋友們大力支持喔!!

2010/10/05

『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等與嘉大學生座談




國立嘉義大學通識中心4日下午在該校蘭潭校區及民雄校區舉行兩場的「通識直達列車—父後七日影片欣賞座談會」,特別邀請『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製片詹婷怡及金鐘影帝吳朋奉等人與學生互動座談,引導學生探索影片的創作動機及拍片手法、雙導演合作模式對於創意發展的影響、創作團隊成員的情經驗投射與合作歷程,以及觀眾對影片的經驗回饋和想法行為,嘉大李明仁校長也全程參與蘭潭校區這場座談會。

剛入圍47屆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項,飾演道士的吳朋奉表示『父後七日』的劇情是你我的共同記憶,有著台灣囝仔氣味能引起共鳴的電影;詹婷怡製片也分享4千字的散文如何成功轉換成這部電影;與學生互動非常熱絡。

王育麟導演是台大森林系畢業、吳朋奉讀的是電子、製片詹婷怡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律師,3位皆非電影本科系出身,但在電影領域中互相迸出火花,有著想要為國片再創春天的理想,也在今天的座談會中鼓舞嘉大的學生們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紮根基礎學科跨領域學習。王育麟並與在場的學生分享成功的四個條件就是:願景、熱情、紀律、良知。

活動主辦人通識教育中心王鴻濬主任與特殊教育學系陳香君教授表示,從影片中對喪葬儀式的幽默寫實描繪,提引觀者產生對許多社會議題的關注,以及對人事的共鳴,正可藉以培養大學生對在地民俗文化敏覺思考及關懷實務的熱情,並從觀片研討過程中獲得激發與成長。

圖說:李明仁校長(右)致贈感謝狀予吳朋奉(左)
原文出處:中央社

Read More...

2010/10/03

《父後七日》王育麟導演入圍金馬獎感言

2010/10/01

【父後七日】榮獲第47屆金馬獎七項入圍

謝謝各位粉絲及觀眾的支持與鼓勵, 由蔓菲聯爾創意製作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父後七日】, 榮獲第47屆金馬獎七項入圍:
最佳劇情片Best Feature Film,
年度台灣傑齣電影The Outstanding Taiwanese Film of the Year,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吳朋奉),
最佳女配角Best Supporting Actress(張詩盈),
⋯⋯最佳新演員Best New Performer(張詩盈),
最佳改編劇本Best Adapted Screenplay(劉梓潔),
年度台灣傑齣電影工作者 The Outstanding Taiwanese Filmmaker of the Year(劉梓潔)
【父後七日】目前全台仍持續熱映中, 敬請大家幫忙推薦並邀請更多好朋友進電影院觀賞!!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入圍名單

2010/09/28

台灣啟示錄 報導 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的特別報導,第一則從9分27秒起。

9/28 父後七日上映第33天

觀眾心得~...死亡的題材其實一直一直被很多模式探討著, 歌曲、電視、電影、文學等, 「父後七日」很認真地、不以詭魅或令人畏懼恐懼的方式呈現, 但說的每個環節卻是如此的真實而細膩, 像是對於面對至親離開時「哭」這件事的主角自我探索等等, 編與導的用心, 當然還要感謝精湛演技的演員們, 有資深的、有新人、有素人,每個人都讓我感覺到熱情, 讓我覺得他/她就是所演的那個角色, ...(摘自【李馬路的花田月下】)

2010/09/27

9/27 父後七日上映第32天

觀眾心得~...這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它非常的輕鬆,導演用很輕鬆的方式來處理一個普偏被眾人認為是相當沉重的話題-死亡。在觀看的過程之中,我就發現在整部電影中,只要出現稍微沉重的畫面時,很快的就會出現一個好笑的梗,及時的沖淡眾人心中的悲傷情緒,讓觀眾可以輕輕鬆鬆的看完整個理應非常悲傷的喪禮過程,並在淚水與歡笑的交織中理解到,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和電影一樣,...(摘自【大腸的人生】)

2010/09/23

9/23 父後七日上映第28天

觀眾Chien Chung Hsieh說: 2010/09/21夜晚, 台北某威秀影城午夜場放映的父後七日, 半滿, 當電影結束, 直到螢幕停止, 音樂關閉, 所有人才從位子上被解放, 這樣的情形, 實在罕見, 這是電影深刻的表徵, 導演可以稍稍自豪一下了, 上映多日之後, 那樣的午夜場, 有那樣的反應, 我很佩服~
【父後七日】全台持續熱映中, 感謝所有觀眾與我們的心靈互動與心情分享, 您們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與鼓勵, 再次感謝!!

2010/09/22

9/22 父後七日上映第27天

這兩天晚上清風徐徐, 月光皎潔明亮, 祝各位好朋友們中秋佳節快樂, 也祝願大家都能與所愛的人, 無論距離是否遙遠, 形體是否已否離開, 都能夠團圓在心中!!
~ 【父後七日】全台持續熱映中,誠摯邀請大家進電影院體驗這部原汁原味的台灣電影!!

2010/09/18

TVBS哈新聞專訪王莉雯、張詩盈

本周映後QA時間

9/18(六) 下午
中壢星橋影城 出席:「阿琴」張詩盈、詹婷怡製片
台北絕色影城 出席:導演王育麟
台北今日秀泰影城 出席:導演王育麟
9/19(日) 下午
中壢新橋影城 出席:「阿梅」王莉雯、「阿琴」張詩盈
台北絕色影城 出席:導演王育麟、「小護士」朱家儀
台北今日秀泰影城 出席:導演王育麟、「小護士」朱家儀

9/18 父後七日上映第23天

【父後七日福岡影展傳真】
最感人的來了!開幕式酒會上,兩位日本阿公跑來和朋奉與劉導握手,比手劃腳英文加日文說:「我們在台灣出生!十歲前住在台灣!」他們看到影展手冊上,道士阿義的照片,想起小時候的台灣,一位阿公還傳神地指著照片,學出吹嗩吶和孝女哭墓的樣子。那就是他們童年記憶中,最深刻的台灣文化之一!阿公實在太開心,一直想找東西來送,最後從口袋掏出隨身攜帶的喉糖,一人一盒。真的,有種拿到金肉粽的感動。

2010/09/17

父後七日漏網鏡頭:吳朋奉、陳泰樺

中天新聞 報導 父後七日

9/17 父後七日上映第22天

【父後七日福岡傳真】
安頓好後,翻譯澀谷裕子小姐帶我們去吃最著名的一風堂博多白湯拉麵。朋奉和我喝到那銷魂湯頭簡直感動到快落淚,裕子說:「能跟阿義面對面吃麵,好榮幸!」她也是父後七日的日文字幕翻譯,竟能牢記阿義的葬儀社叫新明星!而讓她最傷神的一句台詞翻譯,正是:「累到要哭爸」。

2010/09/16

7 Days In Heaven 父後七日導演 王育麟 專訪


國片的現況與身為電影工作者的觀察
台灣的電影工業不像好萊塢那樣,從演員、攝影師、編劇每個環節都很強,能把所有的專業凝聚起來。我們沒有辦法去模仿那種形態,反而能做的就是回歸到最本質、最核心,做一個比較真的東西來打動人。我們現在還不到可以拍《黑暗騎士》的程度,因為他們已經累積了那麼多年,一部片子的預算就是兩億美金,每個環節就是可以要求到這種水準。的確,《海角七號》幫台灣電影開了另外一個局面,大家開始有些信心,曾經想放棄的人又回來了,這個產業的人又聚集了。但另一個問題是,你不能都做一樣的!國片片量以前是一年不到十部,現在一年四、五十部。我當然是希望國片可以又活起來,這條路可以走的更久。
台灣觀眾在二十年前就開始接受,像是侯導、楊導或是蔡明亮導演等等,一脈下來的藝術電影薰陶和訓練。所以看電影的面向不會那麼單一,內容跟題材選擇也是相對重要。其實現在誰都可以當導演,沒有那麼困難,因為一切都數位化了,不用每一秒鐘都是錢的膠卷在那邊搞來搞去。像法國片《聽媽媽的話》的導演Xavier Dolan才20歲,服裝設計師Tom Ford也可以做導演。如果你喜歡,覺得很好玩,花時間用音樂、畫面去說你想說的故事,有別人想要聽,你也說的很高興,何樂而不為。
出處:s.zine

Read More...

父後七日幕後花絮1-3

「父後七日」導演感動全台灣 10萬人的祕密


劉梓潔 悲傷的療癒 是重新出發的力量

悲傷可以成為一個人一生的心結,也可以轉化為感動千萬人的力量。一部描述父喪七日的冷門國片,卻意外成為今年繼「艋舺」之後第二部熱門票房影片,新秀導演劉梓潔為什麼要拍這部電影,「父後七日」為何讓人感動?
電影結束後,偌大的戲院一片黑暗,燈光微微亮起,沒有人急著離開,女大學生翻著皮包找拿電話,啜泣著說:「爸比,我好愛你!」後排另一對父女,緊緊牽住彼此的手起身:「如果有一天我怎麼了,你要想像我就是電影中的爸爸,坐在摩托車上。」這樣的對話,過去二十天,在台灣各地每場電影散場時,不斷重複。

原文出處:今周刊

Read More...

2010/09/14

《父後七日》紅到校園去 王育麟與建中學弟互嗆


國片《父後七日》全台票房已向2700萬邁進,除口碑發酵更讓好評不斷外,兩位導演王育麟與劉梓潔更分別受到高中母校邀請進行演講,而王導重返建國中學的分享之路,竟與學弟上演互嗆的畫面!
《父後七日》在暑假尾巴上映,不但票房持續看漲,隨著各大校園開學,兩位導演王育麟與劉梓潔更紛紛受到母校建國中學與台中女中之邀回到校園。不過王育麟導演一回到母校建國中學馬上受到熱烈歡迎,他更與學弟們用互嗆的方式搏感情!
建中校方希望王育麟能與學弟們透過電影談談生死大事,希望學生藉此能多了解生與死;而在暢談過程中,一名學弟嗆問學長王育麟「反正這部片已經成功了嘛!那你下部片要拍什麼?」沒想到導演王育麟更是嗆辣回覆「要你管!」此舉引來會場一片掌聲,就連校長都笑到不行。

而另一名導演劉梓潔則是回到母校台中女中進行演講,沒想到180人座的演講廳竟湧入250人,將現場擠到不行。而台中女中學妹更透露,早在觀看預告片時就知道中女制服會入鏡,「因此導致台中很多家戲院出現綠制服坐好多排的場面!」更直言看到綠制服出現時,「成了最催淚的一幕!」
原文出處:Now News

活的父後七日

◎ 沈政男
近來蔚為話題的《父後七日》,乃根據得獎散文作品改編,描寫台灣民間的喪葬習俗與懷念親人的真摯情懷,兼具本土文化與現代文學的雙重價值,極適合做為學生教材。

原文出自:自由時報

Read More...

父後七日票房 大破3千萬

記者張菫宸/台北報導
改編自「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首獎作品的電影「父後七日」,以正港「台」味獲得觀眾熱烈口碑,上映3周累計全台突破3000萬,目前坐3望2,有望成為今年第2賣座的台片。由蜜拉喬娃維琪主演的3D版「惡靈古堡IV:陰陽界」在台美皆登上冠軍寶座,繼「阿凡達」之後,台灣3D電影的開片票房冠軍。
「父後七日」上映僅3周,台北市票房近1200萬,中南部看片人氣比北部更旺,全台票房突破3000萬,有望打敗動畫片「鑑真大和尚」,成為僅次於「艋舺」的今年第2賣座台片。
原文出處:自由時報

2010/09/13

《父後》師公孝女瀟灑挑好遺照省麻煩

# 2010-09-12
# 張士達/台北報導

《父後七日》中飾演道士的吳朋奉,與飾演孝女白琴的張詩盈,隨著片子賣座人氣暴漲。兩人演情侶,戲外笑稱各是大男人與大女人,毫不來電,倒是對生死之事同樣瀟灑,不約而同早選好自己最滿意的遺照,讓親友不需煩惱,也讓自己身後絕不會像片中的阿爸,面對要被電腦合成遺照的窘境。

吳朋奉笑稱紅過很多次
《父後》全台票房挺進2700萬,因「哭爸」一鳴驚人的張詩盈,常被笑說「哭一下來看看」,吳朋奉則到處被稱「師公」,他得過金鐘影帝,也因逗趣的房屋廣告爆紅,自嘲「已經紅過很多次了」,因此對如今又一次走紅平靜以待,還在臉書寫「紅是一時的啦…不要忘了,臭屁沒落破ㄟ(那麼)久,ㄏ一ㄠ掰顧人怨。」
劇場出身的張詩盈在上片前,才放棄演藝轉到婚紗公司上班,沒想到因片子賣座而發光,大嘆造化弄人。她在藝文界待久了感情細膩,連看到天氣變化也感時傷懷,如今發現婚紗公司同事對她風花雪月完全無感,才體會隔行如隔山,已決定重回最愛的演戲生涯,趁著《父後》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劉梓潔回中女超受歡迎
《父後》導演劉梓潔近日回母校台中女中演講,受到英雄式歡迎。學妹說挺學姊,很有默契地穿綠制服進戲院,形成多家戲院一片綠的壯觀場面,沒想到女主角回憶穿綠色制服被爸爸載的那幕出現時,也是片中最催淚的一幕,哭成一片綠海。

2010/09/09

本週映後QA時間表


時間:9/12(日)下午
場次:14:10
地點:高雄威秀
出席:阿琴張詩盈、小莊陳泰樺

時間:9/12(日)下午
場次:16:30
地點:夢時代
出席:阿琴張詩盈、小莊陳泰樺

時間:9/12(日)晚上
場次 : 19:30
地點:信義威秀
出席:王導、共同製片詹婷怡

Read More...

2010/09/06

《父後七日》將舉辦香港分享會

《父後七日》香港分享會:
日期:2010年9月11日
時間:4pm - 5:30pm(電影放映)
5:30pm - 6:00pm (劉梓潔導演分享會 - 分享會型式: 香港影評人登徒對談及觀眾發問)
地點:MCL德福戲院(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花園平台)

《父後七日》十月將參加舊金山影展

 謝謝Angeline Chan 提供連結及相關照片, 《父後七日》十月將有舊金山行, 與灣區朋友們會面 ~
Taiwan Film Days
October 22–24, 2010
Viz Cinema
⋯⋯⋯⋯
This exciting three-day showcase highlights the best of contemporary Taiwanese cinema and provides Bay Area audiences with unique opportunities to view bold new Taiwanese films and engage with visionary filmmakers.
連結:舊金山影展

9/6 父後七日上映第十一天

香港口碑場觀眾的迴響~... 剛剛才從康怡(香港)戲院走出來,不知道今天晚上有幾位一樣剛我都是從台灣來的...不知道有幾位跟我一樣...哭到不能自己....在辦喪事的當下我哭不出來....卻在某天某時某個跟爸有關的觸點, 所有的淚水都會宣洩出來....,我好想我爸......⋯⋯2010年9月4日下午11:06~
希望台灣的遊子都能夠經由父後七日抒發情感, 並找到正面的力量!!

父後七日 票房破2300萬

(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6日電)有「台版送行者」稱號的國片「父後七日」上映10天,票房衝新高,目前全台票房破新台幣2300萬元,成績超越大陸催淚電影「唐山大地震」在台票房。
最新票房數據出爐,上週台灣賣座冠軍「3D食人魚」繼續蟬聯,總票房近6000萬元;「舞力全開3D」拿下票房亞軍,新片「真愛零距離」緊追在後。
華語片部分,堪稱暑假票房黑馬的「父後七日」後勢看漲,好口碑伴隨票房,據片商統計,北市累積票房達840萬元,中南部看片人氣比北部更旺,電影上映10天,全台總票房已破2300萬元,微微領先「唐山大地震」在台成績。
「唐山大地震」在大陸累積票房已超過人民幣6.4億,創下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紀錄,還登上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的封面和「華爾街日報」文化版頭條。990906
原文出處:中央社新聞

2010/09/05

9/5 父後七日上映第十天

觀眾真實迴響~ 台南歸仁一位大學女生帶爸爸媽媽一起進戲院,看到父女騎機車那段,在黑暗中,爸爸和女兒不約而同握緊了彼此的手。
電影散場,爸爸對女兒說:「如果有天我怎麼了,你要想,我在另個世界,就像電影裡那個爸爸,坐在後座唱歌,那麼快樂!」

2010/09/04

哭爸笑淚交織 《父後七日》賣座

* 2010-09-04
* 中國時報
* 【張士達/台北報導】


有好看嘸?有哦!  ▲國片《父後七日》日前入圍香港電影節競賽單元,圖為金鐘影帝吳朋奉飾演俗稱「師公」的禮儀師。
大膽呈現台灣本土喪葬風俗的電影《父後七日》,截至昨日上映八天,全省票房已破一千五百萬,其中台北約占六百萬,中南部則破九百萬,中南部遙遙領先台北的現象,與過去國片只有都會知識分子關心的局面大相逕庭。
一名戲院排片人這幾天搭捷運,聽到幾位歐巴桑正在口耳相傳《父後七日》,她當下立判這部電影還會延燒很久,因為這種風潮正是過去國片賣座的最佳指標。《海角七號》、《天邊一朵雲》都是在這種效應下,讓中南部票房遠遠超越台北,而《父後》眼看正在步上同樣的道路。
由得獎散文改編的《父後七日》,內容大膽呈現台灣本土喪葬風俗,因此雖然從台北電影節首映後就傳出口碑,但影壇對票房仍持觀望態度,畢竟過去國片無此類前例可循,觀眾是否會因題材而感到避諱仍有待觀察。
不過,因為片中對於「哭爸」的處理實在太好笑,原本黑色的題材立刻不再禁忌,竟成台灣影史「黑色喜劇」最成功的案例。
今年八月國片雖一窩蜂上檔,卻多半為偶像純愛類型,自相殘殺之下反倒無一突出,再也無法斬獲之前《聽說》、《一頁台北》所創下的千萬票房,路數鮮明的《父後七日》因而異軍突起。
儘管《父後七日》內容高度本土,與其他華人地區風俗不同,但對於親人過世仍具可共通感受,因此香港、新加坡等地都陸續安排放映。而在戲院中全場爆笑之餘,許多觀眾也因思親而默默拭淚。一名觀眾表示,他雖早已「父後」多年,但日前無意翻到一張泛黃的父親照片,卻讓他當下整整哭了一小時,因此完全能夠了解導演劉梓潔、王育麟所要傳達的感受。
從幾年前小兵立大功的《生命》、《練習曲》,到近年大賣的《海角七號》、《艋舺》,以及正在發燒的《父後七日》,國片票房逐漸摸索出一個本土至上的隱約路線。但公式未必是風潮的保證,《父後七日》笑淚交織的雅俗共賞魅力,才是讓它口碑延燒的真正祕訣。
《父後七日》雖不是精緻製作的藝術精品,卻能從笑點到哭點一一擊中人心,而讓最重人情味的台灣人熱情擁抱,也讓台灣電影工作者再度了解,原來台灣觀眾最期望在戲院裡感受與分享的,就是真實的笑聲與淚水。
原文出處:中國時報

首映會送毛巾 挑戰禁忌 客製毛巾玩創意 送禮新選擇

【許素惠/雲林報導】
  台灣有許多送禮禁忌,意喻「分散」的傘不能送,毛巾被視為喪葬回禮,平常也不能送。電影《父後七日》卻顛覆習俗禁忌,在首映會上大送毛巾,觀眾非但沒有「毛毛的」,反而開心受禮。贊助的業者顧牟森說,毛巾產業轉型後,能凸顯特色的客製毛巾,已成為新的送禮最佳選擇。
  透過詼諧手法描述女主角在父親過世後,回到家鄉處理後事心情起伏的《父後七日》,上映開出票房紅盤,首映會更與毛巾業者合作,毛巾大方送,觀眾不但沒視為「歹吉兆」拋白眼拒絕,反而欣然接受,為電影開創另一喪禮文化話題。

原文出處:中國時報
活動:寫心得送父後七日毛巾

Read More...

幕後花絮《關於父後七日》將於本週六、日上午11點中天娛樂台播映

真的非常感謝影迷們熱情的支持《父後七日》,看過電影的,無不意猶未盡,津津樂道,為答謝廣大影迷熱情的支持,我們特別為大家爭取到本周六與周日連續兩天,在中天娛樂台播出《父後七日》的幕後花絮喔!!看過的影迷,您就可以了解,為何我們能拍出這麼扣人心弦的電影,還沒有看過的朋友,不妨先藉由幕後花絮原汁原味的呈現,挑逗您已經遺忘很久的感動與爆笑!!您絕對無法想像,脫離了好萊嗚的聲光效果與3D影音,《父後七日》還能讓您有這麼真誠樸實的衝擊!!請大家不要錯過,一定要鎖定本周六與周末,上午十一點,在中天娛樂台播出的強檔電影《父後七日》幕後花絮喔!!

2010/09/01

9/1 父後七日上映第六天

父後七日美麗動人的片尾曲~ Galaxia,歌手為西班牙療癒系女聲Ana D,帶點疲倦,輕柔舒緩,像在耳邊輕聲呢喃,也有像恍如隔世般的疏離,部分歌詞如下:

“…..包圍在我房子發出的光熱裡
漂浮在痛苦狂喜中
如破曉時分的天鵝絨般流動
如夢似幻
灰撲撲天空閃耀酒紅
像愛撫你豔夏般身體
夜晚正漸漸離開
在我倆的親吻間,一座星系誕生了
在我倆遙遠親吻間,一座星系誕生了……”

[影評] 父後七日:道地的人情與事


忙碌的在喪事裡,死去的親人在你的身邊,就在你身邊,你不斷被告知,你親人去世了,但他就離你這麼近,伸手可觸碰,好像他沒有離開,你還感覺的到他,無論形式如何。直到繁縟喪事過後,當情感不再被懸空與包裝,感情竟然全部湧出來,那泉湧的能量真是可怖,讓你絲毫忘不了親人已經不在了,不斷被淚水推著要去接受。

結尾收到極好,尤其父女同坐吸菸區,阿梅的那一笑,父親走了,也哭完了,把情緒收好把爸爸留著在心裡,然後啟程。那個笑是她知道爸爸在,一直都在。

進戲院看戲吧,很推薦。

原文出自:身體的詩

Read More...

本週映後QA時間表

9/3(五) 18:50~20:32 台南威秀
9/4(六) 14:20~16:06 高雄威秀
9/5(日) 13:50~15:32 台中德安威秀
9/5(日) 15:35~17:10 台中新光影城
9/5(日) 18:55~20:42 台中老虎城威秀
9/6(一) 19:10~20:57 信義威秀

2010/08/31

8/31 父後七日上映第五天

觀眾Sarah Chen的心得:

劇中有四段情節催我落淚,
都是再平凡不過的情節。
但你的心就是會被它擊中,
正。中。靶。心。

⋯⋯⋯⋯失去至親,在心緒慌亂中,馬上就被更荒謬的儀式慌亂,
思念的心情在一連串的儀式中切割得凌亂。
等待入殮出殯火化後,思念才開始慢慢發酵。

我們常常這樣,含蓄著最深的愛。
即使在失去以後,那份含蓄的愛依舊囓著我們,
讓我們不知如何自處。

一小時半的電影就在觀眾的爆笑聲和淚眼中結束,
我坐在椅子上久久未起身。
女主角在劇終流瀉的情感充塞在我的胸口,
沉。甸。甸。的。

現在想起來還是想哭。

這部片,很適合邀請父母一齊觀賞。

父後七日8/25首映會媒體報導


Read More...

2010/08/30

開眼:專訪《父後七日》雙導演

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劉梓潔,兩位的絕配感,一靠近就強烈感受到……,切入訪談也是宛如電影般單刀直入又意在言外。
劉梓潔改編自同名散文的本片,取材親身經歷。然而,轉換成電影媒介,劇本儼已甩棄濃厚的自傳意味,自成一性格……,這性格分身出來後,劉梓潔又奇妙地轉換位子來到導演崗位,繼續參與漫長的捏塑。也就是說,她創作了它三次。
說到雙導演電影,你會想起彭氏兄弟、還是柯恩兄弟呢?
這回,兩人「組團」的過程也相當令人玩味——王育麟導演慧眼相中這篇好文章,並挪出半張導演椅,邀請本尊劉梓潔帶著她的觀點加入。王導說,當初決心將之搬 上大銀幕,就是看到這個題材骨子裡蠢蠢欲動的台灣真性情,由原作者親自改編為劇本,意義更是重大。劉導則表示,改編過程的確是經歷一些割捨與掙扎,使得人 物設定,不再拘泥於遵照自己家庭,相繼,延伸而出的架構,卻益發生動映寫了葬儀百態。

至於目前有何最新拍攝計劃,王劉雙導只略略透露,是一齣橫跨台灣歷史六十年的大型故事……說至此即打住。唯可確定——「將更深刻紀錄這塊土地的感動。」王導篤定地說。

原文出處:開眼e週報

Read More...

8/30 父後七日上映第四天

父後七日持續熱映中~~感謝各位影迷的熱愛與支持,創造了父後七日前三天的票房成績,接下來還有艱辛與漫長的道路,讓我們在欣喜之餘,繼續努力,邀請更多還沒看過父後七日的朋友進戲院,也請大家一起為優質的國片喝采加油~~

道士阿義.吳朋奉公道影評

吳朋奉
《父後七日》這部電影妙就妙在 : 一起看一部電影,有人狂笑的同時也有人暗自暴哭......
台北電影節的時候,我坐在逃生門的邊邊__沒在看電影.(看過太多遍了) 我在偷喵觀眾的反應..某個完全沒哭點的地方.(這部電影好笑居多.除了最後.沒什麼哭點吧?女兒生日.爸爸給顆粽子有什麼好哭的?給女兒拖鞋穿 有什麼好哭的?背著爸爸的遺照騎車有什麼好哭的?)....
可是就在電影院裡 我的左前方有個女孩子卻用力摀住嘴.低著頭.哭到抽慉不止.又不敢出聲.電影也看不下去了....大概是想起逝去的某位至親至愛的人.....唉~~~話若是ㄇㄟ說透支 .. 目屎就撥未離 .............

2010/08/29

周│報│影│評-《父後七日》

作者:張士達

《父後七日》從原著到電影,以一種知識分子隨時冷靜觀察又自我省視的態度,來面對失去至親時驚慌失措又故作壓抑的情感衝突,以及看似莫名其妙的民俗禮儀對於家屬奇妙的療癒作用。這段大家曾經經歷或者也許終將經歷的旅程,透過一群演員適度誇張又不致太過頭的演出,讓《父後七日》成為國片史上最獨一無二的療癒系電影。就像女主角騎車背著用電腦合成拼湊的父親遺照,在百無禁忌的荒誕粗糙中,卻微妙呈現出台灣草根文化裡那種雖不工整卻自成一格的生命情調。

*********************************************************

解剖檯評分
 台灣獨特的喪葬風俗,是近年來許多國片擷取創意的泉源,從《豔光四射歌舞團》、《流浪神狗人》到《一席之地》,都從墓仔坡與電子花車荒謬俗麗的世界,營造出觀照生死的黑色喜劇況味。《父後七日》把格局放得更小,全由這些繁瑣禮儀中構築成一部電影,卻更深刻精準地捕捉了那些哭笑不得的片刻,畢竟這些笑聲與淚水,都來自真實走過一趟的人生。

 《父後七日》作為一部改編電影最成功的部分,就在於它忠實地掌握住了原著在語言文化拼貼上的多元並置與節奏、主述者隨時從所處情境中抽離並藉以自我防衛情緒衝擊的自嘲語氣,以及不斷在輕盈與沉重間反覆拉扯的無奈無力和荒謬突梯。
 在導演王育麟的掌控之下,片中職業演員與非職業演員的組合,則因靠著本土色彩的統一基調,而不致落入演出風格混亂的弊病。飾演道士的吳朋奉與飾演父親的太保兩位硬底子演員,尤其是撐起全片成功基礎的兩大功臣。

原文出處: 中國時報周報影評

Read More...

2010/08/28

捷報


捷報:《父後七日》全台首映第一天8/27,台北票房超過大製作、大卡司的唐山大地震

《父後七日》正港台味告別式

* 作者:膝關節
* 評分:85分
台,原本是用於貶低一個人的衣著談吐、行為舉止。現在,慢慢成為代表本土容貌。從完全負面的意思到現在成為近年媒體編輯台上的顯學代表(儘管可能還是去除不了些許嘲諷意圖)。台,從名詞轉變成一種親切自然的形容詞。讓「台」這個字,變成一道護身符,台得理直氣壯,台得理所當然。

《父後七日》也很台,影片本身的台味更入裡,更具後座力。注視著我們經歷過的生離死別,那些曾經以淚水黏築的每一刻,萬般熟悉。
難得的是,《父後七日》並沒有刻意放大我們面對親友逝去時的悲痛焦點,也不著墨病床上的疾苦折磨。聽不到那些生離死別的吶喊,與受盡煎熬的哭泣。
相反地,影片選擇另一種輕盈的角度。

那句「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拼。」堪稱是年度最令人動容的一段話。詮釋台語「過身」的意義,給予人對於死亡不再停留在沉默的句點,而是另一個起點,重新到另一個國度的起點。
影片讓親切的台味與適度的文學想像質感並存。你可以看到中間那段戲謔手法,如敘述吳朋奉飾演的道士與孝女白琴及道士舊情人美鳳間的愛情三溫暖橋段。也有溫馨動人的溫情橋段,如太保飾演的父親載著剛滿十八歲生日女兒,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不是名牌精品,而只是一顆肉粽,更放手讓女兒騎需要換檔的機車(暗示了父親放手讓女兒走向自己的人生),還告誡女兒回家別對哥哥講吃了這顆肉粽,怕哥哥以為父親偏心。
這些舉動貼切地描繪出父親對女兒的細心,搭配1967年的老片《吾愛吾師》裡那首老歌「To sir with love」,頓時間讓這段感人父女情感增加異國風情的懷舊氛圍。這是一種奇妙的心理距離,對這段旋律既熟悉,卻又陌生。相同地,開場孝女白琴哭喪時配的襯底音樂,居然是希伯來文歌謠「Hava Nageela」,這首歌謠是用於婚禮上的歡慶樂曲,讓悲劇意味濃厚的台味出殯儀式添上愉悅節奏,也奠定本片悲喜劇基調。

原文出處:雅虎電影影評

Read More...

PTTradio 父後七日專訪 8/26

《父後七日》台北上片時刻表暨映後座談

《父後七日》8/27-8/29 映後座談行程

8/28 周六

‧ 時間:下午3:50 –4點
‧ 地點:絕色影城(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漢中街52號8-11樓 )
‧ 出席:王導、家祥、莉雯

‧ 時間:下午5:30 –6:30
‧ 地點:今日秀泰(北市峨嵋街52號)
‧ 出席:王導、家祥、莉雯

‧ 時間:下午8:30 –8:40
‧ 地點:信義威秀(北市松壽路20號)
‧ 出席:王導、張詩盈(朋奉當天確認)

Read More...

2010/08/27

寫在父後七日上映前一天

※期待多時的「父後七日」電影終將於明天(8/27)全省上映了!※梓潔,加油~《父後七日》真的很棒!!新書上市才短短三週,已經一再緊急再版超過20000本了!

文/劉梓潔
最後一天,決定來爆料了。
為什麼會有父後七日的散文?
其實是,在那七日中的某一日,葬儀社來討論告別式中長男要誦讀的「祭文」
親戚朋友、左鄰右舍當然七嘴八舌的,要我馬上寫一篇出來
我堅持沒辦法寫,為此還跟媽媽大吵一架,母女聲淚俱下
最後,哥哥誦讀的,是葬儀社提供的制式八股祭文

大概如此,我總覺得,欠爸爸一篇文章

花一年的時間,寫出來了。

現在這篇文章還變成一本書、一部電影。

而且,還帶著華文出版史與國片影史無法以經驗法則評估的能量與威力

父後七日8/27全台盛大上映,精彩預告搶先看~~
★看《父後七日》原著散文集
父後七日

Read More...

逝去的追念和生命的讚美:《父後七日》

文/但唐謨

《父後七日》有兩個地方我覺得是很酷的。其一是台灣民間生活的生猛描述,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很「實在」的人,無論是在跨國公司工作的阿梅,天天都在忙的阿琴,在夜市擺攤的哥哥,兼職詩人的道士,拍攝學習製作的表弟,甚至我最看不順眼的民意代表, 好像大家都有在「動起來」,讓我們感覺到當今台灣人民一股「浩浩蕩蕩」的生命力, 不知為什麼,看到這部電影當中這些不同職業的人,突然會覺得台灣好有希望好有希望。另外,這部片的演員真的讓人眼睛「亮起來」,這幾位一直在從事表演工作的演員,以自身的經驗和感情,呈現了實實在在的台灣人,讓我們台灣觀眾覺得很親切,好像就是你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那種感覺,尤其是飾演阿琴的張詩盈,渾身是勁,超性感的!好希望出現一個為她量身定做的劇本,讓我們再次複習她可愛可喜的表演。這部片真的是靠演員,而不是靠明星。
《父後七日》或許會是今年大家最有fu的台灣電影了,雖然這部片是以死亡為主題不過其實是在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電影,永遠會得到共鳴。

Read More...

2010/08/26

父後七日」送喪禮毛巾,挑戰國人禁忌!

禮儀毛巾業者:對父親的愛,全寄託於毛巾


【新聞稿】
改編真實故事的國片「父後七日」昨晚舉辦電影首映會,除了全劇演員到齊外,更邀請了各國代表、五國的駐台代表及喪禮毛巾贊助業者顧牟森先生一同參與。導演王育麟表示,能夠將台灣禮儀毛巾與國片做結合,不但讓國外賓客瞭解台灣文化,更挑戰了國人的禁忌話題。電影贊助商-雙星毛巾的副總顧牟森表示,自己也是個電影迷能夠參與此盛會備感榮幸,觀賞完影片後,讓顧先生回想起與逝世父親的點滴,對於父親的思念及感謝全部寄託在毛巾事業上,期待透過此活動,能夠將父親一手打造毛巾王國,不斷的傳承下去!

Read More...

父後七日隨俗送毛巾----外國駐台代表霧煞煞 誤認擦淚用

記者張菫宸/台北報導
改編自「林榮三文學獎」首獎的電影「父後七日」昨晚舉行首映會,包括總統馬英九和「海角七號」演員茂伯與「水蛙」小應也特地到場站台。因應台灣喪禮風俗,導演王育麟和劉梓潔特地送上電影專屬的禮儀毛巾當作謝禮。現場有來自德國、義大利、加拿大、土耳其、印度等五個國家的在台代表,拿到毛巾時還誤以為是用來擦淚。
茂伯小應到場造勢
昨晚首映會上,包括導演王育麟、劉梓潔,以及演員太保、吳朋奉、張詩盈、陳泰樺、王莉雯、陳家祥等全體劇組皆到場。總統馬英九說:「因讀完『林榮三文學獎』首獎『父後七日』散文後深受感動,主動表示要出席電影首映會。」並向觀眾推薦這部深具台灣本土文化的感人親情電影。
德國在台協會副處長古茂和表示聽聞這是部有趣又代表台灣文化的電影,所以特地來觀看。記者詢問是否知道毛巾代表什麼意思?古茂和以為是用來擦淚,後來經解釋才知,毛巾是台灣傳統喪禮的謝禮。
父後拷貝數平海角首週紀錄
有「台版送行者」之稱的電影「父後七日」,由於全片充滿台灣本土特色,目前拷貝數已有40支,與前年賣座強片「海角七號」的首週拷貝數一樣,有望再創亮麗票房。「父後七日」將於明天上映。
原始出處:自由時報

《父後七日》 還有1天上映

0827, 就是明天~ 〔父後推文精選〕曾文正:父後七日如此帶種地嘗試捕抓喪禮儀式的行進與心情的落差,這只要稍一不慎就可能得背負「不孝不慈,無血無淚」的罵名。但它成功打開一條安全通道,而且直達人心!在看似詼諧的記敘中,卻往往伴隨著對父親的記憶;在看似無奈的服從中,卻總是輔以對至親的不捨。 在啼與笑的氛圍中,填入了也幾乎是同樣啼與笑的思念。讓人在眼眶紅了之際,還能淡然地揚起緊閉的嘴角。~ ...........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上映"

2010/08/25

「父後七日」邀馬看首映 依禮回贈毛巾


「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左)、劉梓潔(右)扮大長今,和「首爾數位影展」總監鄭成一合影。
圖/海鵬提供
「父後七日」導演王育麟、劉梓潔昨天出席「首爾數位影展」映後Q&A,兩人突發奇想搞笑穿上「大長今」的古代服裝,意外拉近和韓國觀眾間的距離。而曾讀過原著的馬英九總統,也將在今晚台北首映會上現身力挺。 堪稱今夏最具本土人文情懷國片的「父後七日」,引起台灣不少年輕觀眾的興趣,對導演用不說教又溫馨的手法表現傳統葬禮的細節,令人感到新鮮,韓國觀眾也對「父」片充滿好奇,頻頻發問、反應熱烈。
「父後七日」即將在周末全台上映,今晚台北首映請來馬英九總統當貴賓,王育麟與劉梓潔表示,將會遵照台灣習俗,回贈總統禮儀毛巾,感謝他撥空站台。

原文出處:聯合報

《父後七日》 還有2天上映

0827, 還有2天~ 〔父後推文精選〕沒完沒了的飛翔(網友):就題材來說,它所能表達的細膩情感已經超乎我所想像。較之其它大部份的國片,每個人身前背後的篇章都能夠讓人反覆翻讀。國片除了男女情義,現在已經很少對於傳統倫常有所描繪。此片的拍攝主場不在繁華的台北,對於自此離鄉的遊子,更有一份觸動隱約。…儘管人生飄浪,落葉終究要歸根, 女兒阿梅:「阿爸,我們要回家了喔 ... 」出身台灣莊稼的孩子,也許你已經長大,也許功成名就,也許幾度迷失自己;我誠摯推薦藉由這部影片,拾取已然淡忘的感激與珍惜。~ ...........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上映"

2010/08/24

《父後七日》電影T-Shirt 贈獎活動,公布得獎名單

《父後七日》電影T-Shirt 贈獎活動,得獎名單如下:

===== T-shirt 獎 ======
曹脖子
洪小萍
Duckblood Drink
Che-Yen Hsieh
黃佐正
Alex Chung
另外,部分網友雖未完全依活動辦法參與,但分享的心得或文章卻讓我們非常動容,因此特地增設「特別獎」,下列網友每人都可獲得《父後七日》電影簽名海報乙張喔!

===== 特別獎 ========
Nina Wang
顏偉哲
楊竣皓
Huei-Lin Hung

※ 領獎方式
為方便確認身分,請於收到得獎通知後,以信件回覆領獎人姓名與身分證末三碼,供主辦單位核對之用。
請於 8/26-8/31,每日10:00-18:00時段,攜帶個人身分證件,至海鵬電影公司親領。(北市萬華區昆明街76號7F-6 / 02-23755408)
對領獎事宜有任何問題,請來信 swallowwingsfilms@gmail.com 洽詢。

《父後七日》 還有3天上映

0827, 還有3天~ 〔父後推文精選〕藍祖蔚(知名影評人): 父後七日先行選擇了萬式花筒的拼盤結構做開場,再用顯微鏡式的內心觀照做終結,前者讓人眼花撩亂,後者讓人揪心捶胸,兼具了娛樂花色與人性沈澱的雙重特質,….萬花筒是吸引觀眾共鳴的重要元素,顯微鏡才是最勾動人心的生命細節。…菸霧遼繞中,父親和女兒的血脈相通,成就了最深情的頌歌,那才是眼淚開始流下的時刻。有了顯微鏡的深情對話,萬花筒式的荒誕人生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有了顯微鏡的內心獨白,萬花筒式的花花人生,就成了美麗的點綴了。~ ...........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上映"

父後七日南韓放送 觀眾哭又笑

記者張菫宸/綜合報導

改編自「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的電影「父後七日」,日前在首爾數位影展上放映,吸引了各國影人及許多南韓觀眾前往觀看,柬埔寨女導演看完大笑,而泰國評審則淚流滿面。

柬埔寨電影「倖存」女導演蘿仙桑德娜塔表示,「父後七日」讓她看得哈哈大笑,其中讓她最印象深刻的是「孝女阿琴」(張詩盈飾),覺得她超酷的。但桑德娜塔也說,就在她看電影大笑時,竟意外發現坐在鄰座,這次來當評審的一位泰國女製片,竟然哭得唏哩嘩啦,還不時掏面紙拭淚,讓她大吃一驚、幽默的說:「這部台灣電影到底是什麼威力?可以讓我笑成這樣,她卻哭得這麼慘!」
 原文出處:自由時報

2010/08/23

劉梓潔回娘家宣傳《父後七日》鄉親笑爆全場

劉梓潔回娘家宣傳《父後七日》熱情鄉親擠爆演藝廳

上 月榮獲「台北電影獎」雙料大獎的電影《父後七日》昨天(8/19)回娘家,受邀出席彰化縣府包場的鄉親特映會。縣府特砸下了六位數字包場,邀請鄉親觀賞 《父後七日》,以實際行動力挺自家子弟。開演前兩小時,縣府演藝廳大門就出現排隊人龍,待開放進場後,原先只能容納八百人的放映廳,竟瞬間湧入千餘名觀 眾,人潮站滿所有走道,幾將演藝廳擠爆;電影放映時,現場更不時傳出陣陣爆笑聲。《父後七日》也輕鬆征服了現場的年輕觀眾,映後更蜂擁上前將片中飾演「道 士」的吳朋奉團團圍住合影留念。

Read More...

《父後七日》 還有4天上映

0827, 還有4天~ 〔父後粉絲推文精選〕raininthesouth:Beautiful film... It reminds me of Fiddler on the Roof. In short, this is a story about family tradition and love. In death, our love finds a way back to its most primal and ritualistic form of expression. It is this anachronistic expression of love that makes this film at the same ⋯⋯time solemnand hilarious. and hilarious。~ ...........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上映"

網友 對帳蔡:我看《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不濫情,卻暗含真情,會在適當的時候迸出來讓觀眾無法抵擋。這個好!讓我感覺好像回到年輕時看法國電影那樣的情懷,沈澱到一定程度,那累積起來的力量,很沈很重。所以觀眾或許通過了「父女騎車」那片段的考驗,但可能逃不過最後「機場候機」的回擊。那畫面單純,旁白平穩,但講的卻是過來人才會有的心情與體驗。啊呀,我笑了大半場,卻在終場前心酸至極。
我推薦《父後七日》給愛看電影的朋友,也特別將之推薦給失去至親的朋友。不是說看了這部片,你我便獲得什麼心理上的寬慰或是情緒上的救贖,而是可能目前的你依然沈溺於那種無止境的失落與壓抑,抑或你曾經歷過那段一大堆問號與驚歎號的時光,這部片極有可能帶給你一些新的思維與角度,陪伴你度過或重新審視這段生命中你視為最低潮的歲月。
曾聽過「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的卻是敵人」這個觀點,我覺得一樣,傷心需要時間來療癒,但真要能揮別傷心,卻是得好好面對那些不願意想起的片段,面對它,處理它,並放下它,縱然淚水可能再次氾濫。
原文出處:老地方冰果室交流區

Read More...

2010/08/22

銀河面對面‧陳樂融 劉梓潔、陳泰樺、張詩盈




聯合 報導:「父後七日」 進軍首爾搶大獎

蔡振南(中)與「父後七日」導演劉梓潔(左)、王育麟。
圖/海鵬提供
笑中帶淚的「父後七日」,將代表台灣參加「首爾數位影展」,爭取「最佳亞洲電影」大獎。兩位導演劉梓潔、王育麟上蔡振南的「南歌人生」,揭露原本父親一角鎖定蔡振南,因檔期無法配合才由太保瓜代。 「父後七日」將在本屆首爾數位影展上對決7部大陸電影,包括甫獲瑞士盧卡諾影展金豹獎的「寒假」等,是場硬仗,劉梓潔和王育麟努力抱持平常心。首爾數位影 展今年展現強烈企圖心,邀得坎城最佳影片「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擔任開幕片,有意與釜山影展別苗頭,「父後七日」是否能抱得獎座歸?頗受矚目。
錯過演出「父後七日」的蔡振南,大讚太保與扮演道士的吳朋奉表演精彩。他也坦言當初母親去世,由於已身無分文,只能從台北走了1天1夜回家奔喪,累到一滴眼淚都流不出來,看到女主角也是忙累到心中五味雜陳,很能感同身受。
原文出處:《聯合報》

網友美岱子推薦《父後七日》



這位1980年出生的作者,用著許多突破傳統禁忌的用詞描述著生與死
就連救護車的聲音也有特別的辨識見解~這很諷刺的筆調對應著她真實的經歷
她跳脫當事者的靈魂用另一個靈魂來著墨著,評審者甚至說作者開創了散文的新局面、新潮流
她的筆調灑脫又活潑,諷刺又真實,總在悲動無所遁形的時候跳痛地諷刺著仍存在世上的行為
我不是評審,但我就是對這一篇文章印象特別深刻,除了身邊有真實的例子對應著之外
她對文字的使用與突破性、有別以往的格局,總讓人有心痛到深處還是想再往下看的慾望




一篇四千字的散文得了首獎,所有的讀者都在期待她
終於,經過時間的焠煉,作者彙集成冊在今年的8月出版了『父後七日』
更甚至拍成了電影~

我想我會願意花二百元購買這本書,甚至,我也願意購票進電影院觀賞這部片子
我是衷心地推薦『父後七日』,希望你們也會喜歡,真的會讓人悲動到~淌淚.......

原文出處:美岱子@廣播電台

Read More...

中時 報導:爸爸沒演成 蔡振南仍挺《父後》首爾參展

* 2010-08-22
* 張士達/綜合報導
 蔡振南原本受邀演出電影《父後七日》的父親,因檔期不許可,忍痛讓給太保,看片後仍受感動,並想起自己年輕時母親過世。當年他在台北,居無定所、身無分文,連一張回嘉義奔喪的車票都買不起。
 蔡振南當時向工廠老闆借錢,老闆不借,同事借他但錢不夠,他只得坐火車一半就下車,徒步走了一天一夜回到家,也因此徹底累垮,母喪七天內全程掛著點滴,自顧不暇下也無力流淚。
 他當時沒為母喪流一滴淚,從此愧疚多年,看《父後七日》更能體會親人過世多日後才爆發的思親之情。該片今日赴韓角逐首爾數位影展最佳亞洲電影大獎,是今年唯一代表台灣出征的電影,將與剛奪下瑞士盧卡諾影展金豹獎的《寒假》等7部大陸片競逐大獎。
原文出處:《中國時報》

《父後七日》 還有5天上映

0827, 還有5天~ 〔父後觀後感精選〕郭先生:.......我爸還在,我爸很健壯,可是就是慢慢地會去回想到我跟我爸或是我跟我媽的一些互動,和以前的相處的情況,就很想看完電影後趕快回家打電話給我爸爸。~ ........... "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上映"

2010/08/21

荒謬情境中我記起父親的身影

──專訪《父後七日》導演劉梓潔、王育麟
報導 / 曾芷筠

《父後七日》改編自劉梓潔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的同名作品,並由作者本人和王育麟導演共同執導。在正式拍攝電影之前,劉梓潔曾任職於《誠品好讀》、《中 國時報》藝文版,是一位資深的文字工作者;王育麟長期從事影像工作,拍過電視電影《棉花炸彈》、政治宣傳廣告片、紀錄片《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台灣左翼紀 事》,以影像呈現對政治和社會的觀察。兩位導演各有所長,卻早在學生時代參加台大視聽社就已經結識,並對於音樂、電影有著相似的喜好。

原文出處:《放映週報》

Read More...